专题:202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5届年会
来源:亚布力企业家论坛CEF
2月21日,2025亚布力论坛第二十五届年会重磅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沈莹;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滴灌通创始人、主席李小加作开幕致辞。
沈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发展把脉定向、解疑释惑、加油鼓劲,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关怀和重视,彰显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本次年会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争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力军;牢记使命、勇担重任,弘扬企业家精神,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争当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引领者,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勇担使命,争创一流。
李小加 亚布力论坛轮值主席,滴灌通创始人、主席
李小加表示,今年是亚布力论坛成立25周年。过去的25年是一个充满理想、激情燃烧、蓬勃发展的25年,也是一个抱团取暖、互相支持、共同成长的25年。在这25年里,企业家们经历3个“+”,分别是“全球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全球化+”将世界需求和中国制造完美结合,实现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互联网+”将世界标准和中国应用完美结合,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工智能+”将是中国第一次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共同领导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帮助中国文明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在这每一场的“+”里,以亚布力论坛企业家为缩影的中国企业家似乎都可以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看准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实现自身成功的同时,又让所在行业及大众共同受益,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亚布力论坛从25年前就开始播种。25年前,企业家们围炉夜话,关心的是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敢不敢走出去?如今,大家谈论的是企业什么时候能够冲出去,能够重塑世界的价值和秩序。今后的挑战会更加严峻,但我们的企业家精神经过25年的历练,变得更成熟、更坚韧、更禁得住考验。在亚布力论坛25周年之际,希望大家再一次点燃心中那一团火,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走出一个确定的未来。
随后,在开幕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文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理事长,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围绕各自所在领域,分享了思考与观点。
以下为开幕演讲精编: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
在当前超竞争环境之下,技术更新速度更快,企业为了争取保持领先地位,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尤其是科技型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独门绝技。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要素投入和规模的扩张,企业习惯相对稳定的发展节奏和市场环境,一旦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企业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都要做出改变,创新的投入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明显的回报,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面对新的形势,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已有的、非常好的发展基础,推动自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体包括:充分利用好我国科技创新的技术能力、利用好我国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利用好我国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优势、深入融入到国有的创新生态系统。
陈四清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找到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端、企业端、银行端共同发力。第一,通过数字技术来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商业银行由单一“资金流”向全方位“信息网”升级。第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向平台化服务商转型,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更广、成本更低、便利性更高的金融服务。三是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良好融资生态,针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郭广昌 复星国际董事长
近几年我有一些思考和感受,也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今年这个春节,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度,消费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尽管大环境没那么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有所下降,也更加注重性价比,但仍然有人愿意为好产品买单,关键是企业自身的产品力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肯定有市场。
(2)当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不少人觉得中国企业都很小,担心竞争不过外国企业。事实证明,中国民营企业从来没有害怕过竞争,也不怕卷。只要有一个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中国民营企业绝不害怕竞争。
必须客观认识到: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环境不可能很快改变;另一方面,像以前那样跨界从零发展起来的新机会越来越少,企业必须深刻地反思,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边界、聚焦自身的优势产业。
张文武 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为黑龙江标定了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近期东北之行,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利用冰雪等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中信集团与黑龙江有着长期良好合作关系,我们将依托黑龙江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从三个方面加大在黑龙江投资展业力度:一是持续加大对黑龙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黑龙江提供股权、债权、保险、信托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二是开展农业领域合作,共同守好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加大产学研创新的合作力度,助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我主要讲以下几点:
1.时代的改变远超我们想象,老一辈企业家要学会尊重年轻人,甚至向他们学习,而不是指导他们。
2.在重工业、制造业、轻工业、农业、金融业等领域,老一代企业家依然是中流砥柱。但也要利用现代高科技和时代一起进步,同时重用年轻人。企业家“老”“新”结合,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3.中国经济体量巨大,需要平衡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小到街头小吃店和摊贩,大到巨人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它们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都同样重要。让市场来解决长久发展的事。
4.亚布力论坛需要力邀更多年轻人加入,让他们通过这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形成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中国新一代的创业能力和成长。
5.中国的传统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重要关口。如何在确保孩子拥有基础知识、常识和理性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领域内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思考。
高德康 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商会理事长、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如今的纺织服装产业,已不仅仅是传统产业,更是时尚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现在大家都在谈要避免“内卷式”竞争。对我们企业来说,避免内卷式竞争,就是要深耕主责主业,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开拓细分市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
数字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纺织服装产业面向未来最确定的发展机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和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消费的品类创新和产品的扩展,品牌和科技的力量结合,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全方面提升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相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未来,数字化的价值无可替代。我们将持续推动以工业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创新落地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数智科学化的目标。
阎志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商业是一条奔腾的激流,进化不能一蹴而就。回望这些年汉口北的不断迭代变化的历程,证明只有持续的创新才是汉口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每一个浪潮的来临,并躬身入局,始终保持对新科技、新趋势的接入能力。而超大的实体市场的创新生态一旦形成,就是一片能够自我生长的坚实土地,成为商贸业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商业的本质是开放和连接。汉口北作为一个公共的实体商贸平台,不仅属于武汉,也属于我们全国、全球的企业和商家。
湖北武汉作为中国天元之地,数百年间一直是全国的商贸和经济中心,自古以来也是一片诗意的土地。屈原在这里行吟,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白在这里流连,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苏东坡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旷达。岳飞在此屯兵,写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这些充满灵性和神性的诗句,只属于这片土地,是AI永远也无法抵达的高度和美好。
段建军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及乘联分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7.6%,同时这些新车大部分都已经搭载了L2级及以上的智驾系统,相比2023年的搭载量提升了超过20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代表了整个产业的价值跃迁,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奔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始终围绕着三个核心命题:
第一,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不是单一技术路线的一枝独秀,而是对用户多元需求的精准应答;
第二,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不是营销噱头的狂欢,而是对豪华品质的坚守;
第三,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更不应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而是要构建“美美与共”的产业生态,实现 1+1>2 的协同进化。
奔驰139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当短期主义的喧嚣退去,最终能留在赛道上的一定是那些敬畏市场规律、尊重用户、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话要说...